教师反馈
姚教授
北京农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在学校国际交流处的大力支持下,我很荣幸报名并参加了“高层次项目的教师发展服务专题学习”,感受较深,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本次课程规划合理而有效。第一节课开始前,学校的徐会松老师和中科浩博的蒋思华老师就建群通知大家各种事宜。每次的直播课或录播课前都能看到群公告,徐老师和蒋老师提示每位老师积极参加,增加互动和交流、提示课程完成情况以及作业提交情况,非常负责。在时间有保证有提醒的前提下,我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专题的学习。
二、本次课程内容系统而完善。作为系列课程,从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意义到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课程内容的设计非常系统,不仅兼顾文理科,也兼顾老师和学生以及国际大环境对人才的需求,甚至设置了部分的生活话题获得共鸣。通过学习和交流,我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能力也将获得提升,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国际教育进展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思考相关教学法在未来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三、课程设置作业以检测成果。结合老师们各自的专业特色,培训中设置了PBL 教学法应用的作业,很好地动员和激发了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有问有答,有理念有实践,增加了实战教学的真实性,让这次的培训真正成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加油站”。
目前,我已报名第二个专题的学习,希望利用假期充电再出发!
韩院长
北京农学院 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
我选择的课题是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和PBL 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课程整体安排设计非常合理,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系统详细的介绍,老师能够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同时结合课程案例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所讲主题能够深入浅出介绍,对于初学者也能够有所深入体会和理解。
尤其是性别关系与性别平等教育(乔治华盛顿大学James William 教授),因为我是社会工作专业讲授妇女社会工作的老师,所以非常有启发和帮助。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提升国际化视野,无论是语言能力提升、教学理念国际化还是自身对于所教课程的讲授都非常有帮助。要了解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同时要结合项目制开展系统教学,使学生真正投身于所学知识和课堂,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
李老师
中国民航大学 外国语学院
去年六月和今年上半年,本人有幸参加了“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专题一“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和专题十三“青年教师国际胜任力培养”这两个专题的学习,收获颇丰,受益良多。
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各个国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倾囊相授,从国际胜任力的重要性,到国际胜任力培养的探索,从系统理论到具体生动的案例,从授课到答疑,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场知识和精神的盛宴。
本次培训印象深刻、意义非凡,让我充分认识到教师具备国际胜任力的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为避免由于地理、种族、文化和历史背景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障碍或冲突,教师们需要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学生,让他们在一个日益互联和相互依存的世界中驾驭生活和工作。
具备国际胜任力和全球能力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并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全球公民,帮助学生在日益多样化的社会中培养文化意识和相互尊重的互动,使他们能够关心全球问题,并参与应对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挑战,以及帮助学生认识和挑战文化偏见和刻板印象,并促进多元文化社区的和谐生活。
王讲师
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整体培训课程内容设计科学,课后答疑等服务环节良好。几门课程,如“国际胜任力在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了解教师所需的管理国际胜任力”等,让我充分感受到作为青年教师拥有国际胜任力的重要性。通过“国际舞台中的公共演讲与跨文化沟通技巧”等课程的学习,我初步地了解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方式方法。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必须提升自己对地区、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分析能力,增强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观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升自己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的能力,增加自己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不断地学习不同地区的语言和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勇于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跨文化交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感受到,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的确立也是深受本国文化影响的。因此,在跨文化学习交流中,我们应该本着谦虚、尊重的态度,多去了解其他国家教育教学体制的优劣,对他们的优点进行充分借鉴。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视阈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充分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学术资源,使这些学术资源能得到创造性转化,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得到创新性发展。
专题系列
专题名称
授课专家/
教授人数
总课时数
部分师资展示
专题数
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基础服务
9
34.5
原卫生部外事司司长、
世界卫生组织前联合国改革与伙伴关系协调员
牛津大学教授
康奈尔大学教授
专题一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11
33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联合国和平行动部教授
莱斯大学教授
专题二
国别区域研究
7
33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
圣安德鲁斯大学教授
专题三
计算建模与数据科学在工程学中的应用
10
33
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
帝国理工学院教授
纽约大学教授
专题四
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
7
32
伦敦大学学院教授
墨尔本大学教授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
专题五
跨文化沟通与国际科研合作
10
26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西北大学教授
爱丁堡大学教授
专题六
PBL教学模式:理论与实战
5
34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
专题七
生物医学与公共卫生
10
33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帝国理工学院教授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专题八
自然科学与哲学伦理分析
6
32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
同济大学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专题九
性别平等与教育公平
8
28
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大学教授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
专题十
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
7
30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伦敦国王学院讲师
加州大学滨河分校教授
专题十一
大数据与人文社会科学
9
35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
弗吉尼亚大学教授
杜克大学助理教授
专题十二
现代语言教育
9
30
伦敦大学学院教授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师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专题十三
联合国初级专业人员(JPO)
13
32.5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人才计划、招聘与发展处处长
联合国训练研究所上海国际训练中心副主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所JPO
专题十四
新时代产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10
31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西北大学讲师
天津大学教授
专题十五
青年教授国际胜任力培养
5
33
维克森林大学教授
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
圣安德鲁斯大学教授
专题十六